欢迎访问 工程动态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互动交流

浙江有情•贵州有义 贵州向安吉回赠“白叶一号” 交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时间: 作者:刘琳 来源:

  8月27日,贵州日报报刊社派驻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杜高富与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带着当地种植的“白叶一号”茶叶来到浙江,和来自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村委委员丁建芳、党员代表宋昌美围坐一堂,回顾“白叶一号”入黔始末,共话一片茶叶带来的山乡巨变,探讨“千万工程”经验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

座谈会现场。.jpg

  座谈会现场。宋昌美率先分享了捐赠茶苗的初衷。“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西部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没想到当初的一个决定,如今已经结出如此丰硕的成果。”

  “去年‘白叶一号’基地采摘茶青5.4万斤,加工干茶1.25万斤,总产值达465万元。”杜高富用数据讲述了“白叶一号”从设想到落地生根,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收益的过程。近几年来,屯上村依托“白叶一号”,当地农户增种500亩,扩展茶叶种植面积达2000亩,基地累计带动农户16万余人次就业,贫困户就业达6万余人次,务工收入达2000余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

  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已经持续7年。如今,贵州茶叶的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万亩,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贵州茶叶产量30.77万吨,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

  贵州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的变化更具代表性。2018年,“白叶一号”茶苗“远嫁”至此。7年间,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涨至14200元;茶园面积也达1050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万元。“眼见着种茶大户年净利润高涨,外出务工的青年都开始回流了。”张勇分享了村里的变化。随着茶园扩大,全镇建起6家茶叶加工厂,还带动运输、包装、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昔日“零产业”乡镇变身茶产业基地。2024年,全县茶叶产量1.258万吨,产值达13.7亿元。“我们要继续向黄杜村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好我们的‘四在农家·和美乡村。’”

  “现在的黄杜村,白茶经营户已经从2003年的67户增长至现在的385户,经营茶园面积也从5700亩扩大至5万亩。”丁建芳向大家展望黄杜村的新貌,“黄杜村将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持续讲好‘一片叶子再富八方百姓’的故事,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茶叶精深加工,重点开发茶文旅综合体,推出采茶、制茶、品茶和文化研学沉浸式体验线路,实现从单一产茶向茶旅融合的新跨越。”

  “本次向安吉回赠‘白叶一号’,也是我们的感恩之旅,它不仅是一片叶子的故事,更是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来自贵州的参会人员说道,“当天,贵州正在召开‘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题现场会,我们希望以清理残垣断壁、清理乱堆乱放、改厕改圈、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文明乡村建设,让贵州的老百姓能和浙江一样,走上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三美融合’之路。”

回赠仪式。.jpg

  回赠仪式。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提炼发掘“白叶一号”带富典型案例的经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乡村振兴搞得更好。

  会前,参会人员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还举办了贵州“白叶一号”回赠仪式。杜高富代表屯上村、志强村群众向丁建芳赠送了贵州生产的“白叶一号”。来自浙江、贵州两省的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安吉县茶办负责人参加座谈。(文/图 贵州省农办秘书处)

  (责编:李丽萍、陈康清)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住建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动态网 gcdt.zgtlgcjz.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9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