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动态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发展

“农体文旅商”融合助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玉树州以赛聚品成为典型

时间: 作者:admin 来源:

  产业“四地”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我省制定出台《青海省“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以“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形成青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各地抢抓机遇,借助赛事等大型品牌活动,积极推动青海绿色有机产品推广,以盛大赛事促“农体文旅商”高度融合发展。省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扎实开展全省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及时总结玉树州“农体文旅商”发展经验,以期达到示范带动作用。

  以赛为媒,赋能“输出地”主供区建设。“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玉树牦牛队脱颖而出,成为首届青超联赛冠军队。玉树抢抓体育赛事机遇,将高原特色牦牛冠名体育比赛队,当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亮相青超联赛现场,通过特色农畜产品展销、特色文旅产品展示、特色文艺节目展演、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等方式,“玉树牦牛”品牌得到集中展示,“中国牦牛之都”形象备受瞩目,青超联赛成为彰显“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江源玉树”品牌的重要窗口,极大提升了玉树牦牛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有力推动了玉树牦牛农文旅融合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借赛事开启玉树“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的新征程。

  以赛聚品,搭建“玉树牦牛”品牌展示平台。借助青超联赛平台,“玉树牦牛”区域品牌频频出镜。玉树积极组织县乡农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进行集中展销,助农电商直播团队和达人主播也积极参与赛事宣传,推介玉树农畜产品、文创产品、特色手工艺品及旅游景点、线路,设置特色产品展销区、特色产品直播带货区、特色美食品鉴区等板块,全州上百种优质农畜产品亮相赛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玉树牦牛”区域公用品牌和名优特新产品,彰显玉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吸引众多游客和商家,为玉树地区带来更多的旅游流量和商业合作机会,让玉树绿色有机农牧产业发展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动能。

  以赛促产,打造“赛事经济”新场景。玉树名优产品借“球”出圈、借势出“青”,辐射带动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多行业,形成青超联赛以“小足球”带动“大产业”的新格局。玉树州从全州涉农企业、生产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中遴选参展农旅企业43家,展销产品涵盖农畜产品6大类70余种,品类丰富多样。各参展企业借赛靠网扩宣,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全天候直播带货,带动全州各涉农企业加紧扩生产、集产品、亮品牌、比销售,有效提升产品销售量,使玉树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产销两旺,“赛事经济”优势凸显。

  以赛助融,做好“五业融合”大文章。赛事期间,玉树游客接待量高位运行,带动文旅经济全面繁荣。新寨嘉那玛尼石经城等历史文化名城、囊谦尕尔大峡谷等生态休闲景区景点、国道345青藏中线(唐蕃古道)进藏自驾旅游线路成为文旅新热点,乡村休闲度假游火爆出圈,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高峰期超90%以上。“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快速推进,“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玉树州“五业融合”成为全省推广的典范。

  下一步,按照省发展改革委推进产业“四地”建设的统一部署,省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将立足主责主业,聚焦大美高原乡村旅游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打造,积极发挥好培育培训职能,结合我省资源禀赋优势,及时挖掘总结推广我省服务业发展典型经验做法,为推动我省服务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价值参考。


原文链接:http://fgw.qinghai.gov.cn/xwzx/fgxx/202412/t20241206_882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动态网 gcdt.zgtlgcjz.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9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